快訊播報
十四五煤炭產業快訊
- 2023-08-21 10:05
-
【吉林省能源領域2030年前碳達峰實施方案】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十四五”時期科學設定煤炭消費增長空間,到2025年,全省煤炭消費控制在9000萬噸以內,消費比重下降至60%以內;“十五五”時期進入峰值平臺期,到2030年,全省煤炭消費比重持續下降;逐步調整石油消費規模,“十四五”時期逐步下降,“十五五”時期保持穩定。
- 2023-07-27 10:07
-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推動現代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其中提出,從嚴從緊控制現代煤化工產能規模和新增煤炭消費量,《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明確的每個示范區“十三五”期間2000萬噸新增煤炭轉化總量不再延續。確需新建的現代煤化工項目,應確保煤炭供應穩定,優先完成國家明確的發電供熱用煤保供任務,不得通過減少保供煤用于現代煤化工項目建設。
- 2023-07-23 16:14
-
國家能源集團召開2023年年中工作會議,會議明確了集團公司“十四五”末要實現的發展目標:煤炭產能保持6.5億噸/年;新能源新增裝機9000萬千瓦以上、力爭1億千瓦,水電新增裝機400萬千瓦以上。
- 2023-01-17 13:33
-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1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將落實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和綠色通道機制,推進“十四五”重大工程建設。加強交通、能源、水利水電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環評保障,支持城市群、都市圈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以及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繼續做好煤炭保供相關工作,推動保供煤礦全部按時保質完成環評辦理。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 2023-05-30 10:04
-
【山東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堅持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在確保能源安全可靠穩定供應的基礎上,加快使用清潔低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促進煤炭分質分級高效清潔利用?!?em class='keyword'>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完成國家下達山東省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煤炭消費量下降10%左右的任務。
十四五煤炭產業價格行情
-
9月15日蒙古國煤炭短盤運費價格行情
煉焦煤 2023-09-15 17:38
-
9月15日煤炭國際運費價格行情
煤炭 2023-09-15 09:07
-
9月14日蒙古國煤炭短盤運費價格行情
煉焦煤 2023-09-14 17:34
-
9月14日煤炭國際運費價格行情
煤炭 2023-09-14 09:05
-
9月13日蒙古國煤炭短盤運費價格行情
煉焦煤 2023-09-13 17:34
-
9月13日煤炭國際運費價格行情
煤炭 2023-09-13 09:00
-
9月12日蒙古國煤炭短盤運費價格行情
煉焦煤 2023-09-12 17:32
-
9月12日煤炭國際運費價格行情
煤炭 2023-09-12 09:18
-
9月11日蒙古國煤炭短盤運費價格行情
煉焦煤 2023-09-11 17:32
-
9月11日煤炭國際運費價格行情
煤炭 2023-09-11 09:04
十四五煤炭產業相關資訊
-
《晉城市“十四五” 煤炭煤化工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專家評審會召開
評審專家從節能減排、碳達峰碳中和、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等角度對規劃進行了分析總結,希望編制單位進一步加強規劃內容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席學武強調,煤炭煤化工產業作為晉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在促進晉城市實現“十四五”經濟發展目標中將起到重要作用,作為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的煤炭煤化工產業,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煤化工產業的提質轉型發展,對于晉城市未來高質量轉型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因煤炭消費量不降反增,未達到“十三五”煤炭消費減量目標進度要求而被國家有關部委通報批評進入“十四五”以來,上述3市發展焦化、鋼鐵等“兩高”項目,給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大氣污染防治、地下水超采區治理、碳達峰等工作帶來嚴峻風險和挑戰 二、整改措施 (一)制定煤炭消費減量方案制定“十四五”和分年度煤炭消費減量方案,將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縣(區、市)和重點企業,實施清單化管理。
-
9月13日,昆鋼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武昆股份公司總經理王存璘一行到川煤集團交流座談,雙方將進一步緊密合作,推進煤鋼互利互惠、共享共贏 座談會上,川煤集團總會計師王毓代表川煤集團對王存璘一行來訪表示熱烈歡迎,對昆鋼公司給予川煤集團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謝,王毓介紹了川煤集團改革發展歷程及“十四五”發展戰略、產業布局、近期生產經營等情況 王存璘簡要回顧了昆鋼公司的發展歷程、產業布局,重點介紹了昆鋼公司“三治四化”“五極管理”取得的成果和煤炭采購戰略、U型鋼等產品在煤礦企業推廣運用情況,特別強調了雙方三十多年的合作歷史,希望雙方在新的發展階段,堅定合作信心,持續深化合作,并取得更大成果。
-
因煤炭消費量不降反增,未達到“十三五”煤炭消費減量目標進度要求而被國家有關部委通報批評進入“十四五”以來,上述3市繼續大力發展焦化、鋼鐵等“兩高”項目,給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大氣污染防治、地下水超采區治理、碳達峰等工作帶來嚴峻風險和挑戰 二、整改措施 (一)制定煤炭消費減量方案。
-
信達證券能源開采團隊9月1日發布的報告則表示,在全國煤炭保供形勢下,煤炭供給偏緊、趨緊形勢或將持續整個“十四五”乃至“十五五” 信達證券認為,當前,煤炭板塊具有高業績、高現金、高分紅屬性,疊加行業高景氣、長周期、高壁壘特征在產業政策總量控制、行業投資相對謹慎、擁有存量在建礦井、探礦權儲備且超前布局的公司具有先發優勢 。
-
該書總結了在不同時間節點煤炭行業社會責任發展的行業特征和履責特點,匯總分析了十四五以來煤炭行業相關產業政策法規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對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立足煤炭行業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新發展格局中主動作為、履責擔當,對于煤炭行業的高質量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該書指出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的工業原料,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煤炭企業在國家能源戰略中發揮著“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
-
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 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著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累計完成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超過5.2億千瓦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推動構建煤、油、氣、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保障體系,能源安全保障根基進一步扎牢 三、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學調控粗鋼產量,“十四五”以來壓減超4000萬噸。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根據《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三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圍繞高質量建設“八大產業集群”,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煤炭為基礎、油氣為關鍵、新能源為方向,以實施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為抓手,全面推進新時代國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設,打造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統籌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
陳得信表示,五舉煤業礦井暨選煤廠聯合試運轉,對加快建設平涼“雙千億”煤電化冶產業基地,推動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積極融入甘肅地方經濟發展,全面開展“隴電入魯”輸電通道配套電源項目和能源產業項目建設,成為平涼地區大型的煤炭、電力骨干企業五舉煤業作為“十四五”省列重點項目,今天由建設階段步入試生產階段,平涼市、崇信縣要持續做好協調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努力把五舉煤業建成綠色礦山。
-
Mysteel早報:環保限產加嚴 預計今日國內焊管價格或持穩運行
【市場熱點】 1.宏觀資訊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將有1120億元逆回購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別到期330億元、150億元、250億元、260億元、130億元 2.產業熱點 國家能源集團明確“十四五”末要實現的發展目標,煤炭產能保持6.5億噸/年;新能源新增裝機9000萬千瓦以上、力爭1億千瓦,水電新增裝機400萬千瓦以上;化工品產能3000萬噸左右。
-
國家能源集團召開2023年年中工作會議,會議明確了集團公司“十四五”末要實現的發展目標:煤炭產能保持6.5億噸/年;新能源新增裝機9000萬千瓦以上、力爭1億千瓦,水電新增裝機400萬千瓦以上;運輸通道能力達到6.5億噸/年、運量6億噸/年;化工品產能3000萬噸左右;綜合性一體化產業鏈發展進一步加強,數字化生態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建成國內領先的千億級國能e購、煤化運供應鏈平臺國能e商、電力服務平臺國能e電、能源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國能e鏈;堅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規模質量發展,建設一流能源科技領軍企業。
-
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煤礦瓦斯高效抽采利用和煤層氣勘探開發示范工作
有關?。ㄗ灾螀^)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有關中央企業: 為充分發揮技術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加快推進煤層氣(煤礦瓦斯)規?;_發利用,根據“十四五”煤炭規劃《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方案》,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煤礦瓦斯高效抽采利用和煤層氣勘探開發示范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本次示范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廣為目標,組織遴選一批技術工藝領先、示范效應突出的煤礦瓦斯高效抽采利用和煤層氣勘探開發典型項目,引領帶動煤層氣(煤礦瓦斯)產業快速發展。
-
穩定煤炭產能,保障能源供應鼓勵地熱開發著重服務于供暖、種養殖及工業等民生需求,力爭實現地熱資源礦產勘查開采新突破 二、勘查開發保護區域布局 在落實國家總體布局基礎上,根據鄭州市礦產資源賦存特點及勘查開發利用情況,結合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戰略目標,劃定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構筑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礦業開發利用格局。
-
山西:到2025年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率力爭達到50%,創建5個左右零碳礦山
統籌聯動,形成合力統籌經濟發展、能源安全、居民生 活等方面要求,圍繞資金、人才、創新平臺、科技合作等要素 保障和資源配置,持續完善政策支撐體系,多方式推動煤炭產和降碳技術一體化發展 二、 工作目標 “十四五”期間,降碳技術領域實施重大科技項目、重點 研發項目、應用基礎研究重點項目共60項以上,科技成果轉化 項目、示范項目共20項左右,研究與試驗發展 (R&D) 經費投 入增速高于全社會平均水平,初步建立較完善的煤炭產業和降 碳技術一體化發展體系,探索煤炭全產業鏈耦合降碳技術新生 態。
-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合理控制煤炭消費,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7%,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降低14.8%,完成省下達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目標任務,為全市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
推進“四平市碳達峰十大行動”!吉林四平市發布碳達峰實施方案!
6月26日,吉林省四平市人民政府發布《四平市碳達峰實施方案》 《方案》提到,“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合理控制,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
廣東東莞碳達峰通知:預計到2030年光伏裝機容量達到200萬千瓦左右
到2025年底,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0萬千瓦左右,清潔能源裝機比例力爭達到80%以上到2030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00萬千瓦左右 其總體目標: “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煤炭消費持續壓減,本地能源供應能力持續提升,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生活方式得到廣泛推行,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
-
立足富煤貧油少氣、風光優渥的省情實際,堅持減排不減生產力,堅持先立后破,堅持以保障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為底線,統籌協調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能源結構優化進度、經濟社會承受程度與減污降碳工作強度之間的關系,著力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切實保障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和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穩妥有序、循序漸進推進碳達峰行動 (三)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取得顯著進步,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合理控制,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
-
湖北省大氣污染防治“三大”治理攻堅戰役和“六大”專項提升行動計劃
“十四五”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逐步減少提升全社會電氣化水平,到2025年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達25%以上有序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2025年全省天然氣消費總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7%左右實施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大力推進電能替代煤炭,在不影響民生用氣穩定、已落實合同氣源的前提下,穩妥有序引導以氣代煤(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能源局、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進產業集群整合升級改造。
-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全省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煤炭消費增長得到有效控制,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取得進展,綠色產業規模逐步壯大,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